美丽乡村是我国农村发展战略中的重要规划方向,为了提高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河北省中有145村落的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河北省作为乡村建设发展的重心,需要维系村落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之间的协调。纵观全国村落文化发展现状,云南、浙江、贵州等地村落文化保护体系更加突出,河北省村落文化保护体系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才能够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维护传统村落的发现,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所以河北省村落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协调,可以参考云南、浙江、贵州等地的村落文化保护建设,以提升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水平,促进河北省经济及文化的优良发展,实现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科学性及协调性以及完善性。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对我国农村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要求能够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传承与发展,从而保证乡土文化能够延续。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旨在促进乡村文化的发展,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以及提高农村人们的生活水平,让村落居民也能够享受到现代化城市发展文明,但在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更多地注重物质方面的建设——提升居民的经济收入,却忽略了人们精神方面,使得承载着数代人的乡土文化面临传承的危机。从2014年开始到2017年,我国自然村落减少了将近130百万个,使得乡土文化的传承面临严重危机,传统村落的消失不仅毁掉古建筑及古居民,更加将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文化景观消亡殆尽。乡村文化保护不仅仅需要维护村落的存在,更需要创新村落文化的形式,以延续乡村文化的精髓,确保本土文化的扎根。但目前社会发展在经济方面大下苦功,使得许多乡村建设人员在乡村发展中,更加注重经济利益,没有协调经济、社会、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得目前乡村规划基本都是“千村一面”的景象。
(一)村落文化保护及村落文化概述。乡村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比对起其他文化组成部分,乡村文化沉淀更多的民俗、民风、典故及乡村历史等,乡村文化不同于其他文化,依存于农业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是隐含着我国劳动精髓的特色文化,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以及人文美丽。村落文化保护是现代化社会建设背景下,全面实现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源于乡土并依存于乡土的农村文化,维系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对接及平衡。从层次上而言,乡村文化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物质文化,是发展我国乡村旅游行业的基础,也是我国乡村文化的最直接展现,人们能够通过物质文化体验到乡村生活及欣赏乡村景观的重要媒介,例如山水以及房屋;二是行为文化,是乡村人们价值观的展现,不同于城市居民,现存居民的价值观深受地域的限制,行为文化使人们感受村落发展变迁的重要载体;三是制度文化,主要是指的村落中的伦理道德及礼仪规范等等,最为普遍的就是祭祖,祭祖中的规矩是古老乡村制度文化的重要体现;四是精神文化,是各地乡村文化的精髓,物质文化、行为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的深化。[1]
(二)美丽乡村建设历程及河北省建设现状。美丽乡村建设最初是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发展任务,其目的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以及党的十九大会议上,对全面落实我国农村发展的美丽农村建设再三进行强调,强调不仅要促进城市经济及文化建设,更需要提高农村经济及文化建设,在可持续发展观下,摒弃以往对经济追去而舍弃生态的建设,强调要在现代化社会建设中,确保乡村文化的传承及发展。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丽农村建设任务。目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最好的就是浙江省,以“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为建设口号,促进了本省农村经济的增长外,还维护了生态环境与人文发展三者之间的平衡,尤其是安吉县的建设最为突出,相比之下,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十分稚嫩。作为拥有150个传统村落候选及88各村落入选的文化省市,河北省近年来正在不断探索如何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保证村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
(一)将村落文化纳入乡村旅游发展。对于河北省文化发展而言,在响应国家美丽农村建设发展的背景下,为了传承及保护发展村落文化,应该规划好美丽农村的建设方向,平衡文化、社会及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从美丽乡村建设的角度而言,村落文化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资源,两者之间内在联系紧密。村落文化的价值及魅力,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旅游资源,现代化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比对其城市繁杂快速的生活,人们在精神层面更加向往宁静安逸的田园风光,故而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行业发展迅速。河北省作为旅游观光的首选城市之一,一年有超过1,000万人次的观光量,其中选择农村旅游的人占据一半,优势是在河北省有88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后,河北省的农村旅游产业又进一步发展。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需要明确一点,村落文化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仍旧具有极高的魅力及价值。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应该将村落文化作为发展特色,在不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完成农村经济及环境的提高,将河北省村落文化的独特性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卖点”,吸引更多的游客,大力发展其农村旅游产业,鼓励居民进行农家乐、农村文化博物馆以及相关各种旅游产业的创业,以摆脱经济发展落后的局面。但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创业及产业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把关,要以不破坏生态山水,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前提,将村落文化与乡村旅游结合发展,保证村落文化的传承。
(二)优化乡村环境建设,维系村落环境。维系村落环境并不是指不建设新农村,而是要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及习俗、民间歌舞以及乡土人情进行保护,保护村落文化以及完善美丽乡村建设。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虽然起步晚,但在建设方面可以多多借鉴其他省市的建设规划,只是需要注意不能够生搬硬套,需要结合本省村落的实际情况。首先在农村改建上,不能够采用城市的联排别墅和单元式住房等民居建筑样式,而是要让古建筑、古村落与现代建设共存,不能拆了古建筑,搭建新的别墅。一是在乡村中规划出一块地方,专门进行新农村建设,保存原有的村落样貌,作为旅游景观或是习俗、歌舞的举办地点,从而维护乡村文化的发展;二则是在传统村落中拆除一部分落后的建筑,以原有建筑作为设计样貌,将现代化建筑风格与传统村落建筑式样结合,设计出具有满足乡村居民现代化生活方式追的建筑,例如可以在建筑完后进行中国风的外貌装修,一方面满足农村居民的现代化生活要求,另一方面维系现代化发展需求以及传统村落建设的格局,所以在建筑风格上应该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突出乡村特色,将依山傍水、青砖黛瓦、小桥人家等的乡村建筑风格展现出现,建设出现代化社会新农村,进而将依附在古建筑、古村落中的传统文化传承下来。[4]
综上所述,河北省村落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之间并不存在矛盾,应该将村落文化保护纳入乡村旅游资源中,从而在建设新农村的同时保护传统农村文化,将具有浓厚乡村文化的建筑及村落作为美丽农村的发展特色,使得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愈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