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是加快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保障,改善人居环境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以淮南市夏集镇姚李村村庄规划与改造为实例,通过梳理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问题,提出在改善人居环境视角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策略,制定适合当地的乡村空间建设规划,为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概念,旨在将生态文明融入建设的各方面,满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位一体的目标。2013年党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1],乡村建设是中国特色的城市化之路必须解决的问题,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加快新农村建设,建设美丽乡村,让乡村更美、环境更好、村民更富[2]。乡村建设在我国的地位与日俱增,美丽乡村建设在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让农民脱贫致富、提升农民幸福感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一方面人们开始重拾对传统乡村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传统的乡村也在不断受到城市化的侵蚀。广大乡村正在面临边缘化、老龄化和空心化,传统农业的主导地位被削弱,农村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种种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的发展。部分乡村的城市化也使村庄建设脱离了本原,许多特色鲜明的村落在建设中格局被打乱,原本的村落肌理被整齐划一的道路所取代,这样的建设剥夺了乡村固有的人居环境建设的生命力。美丽乡村的建设应当围绕“乡村”这个核心,延续乡村原有肌理与文化,不能丧失乡村原有的特征;提高村民收入水平;让乡村变得更美丽宜居;寻求乡村与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相协调的发展模式。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十分重视人居环境的建设。乡村的重要地位在人居环境科学中被重新认可,明确了乡村在整个社会人居环境改善和发展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3],村庄的选址和布局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达到人工和自然的合二为一。乡村是一个容器把村民的生活融入其中,村民的安居乐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出发点,美丽乡村是民生工程、系统工程。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由此可见,会计的主要职能就是核算和监督。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转变,对会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管理会计,推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合格也越来越迫切。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是企业改革的必然要求,实现两个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互补,促进会计职能的高效发挥,进而推动企业的更好发展。
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方面,由于农村地区空心村现象严重,间接造成学生人数减少、很多村小学撤消,给农村孩子上学造成困难。医疗方面,农村地区医疗条件相对落后,随着人口老年化的加速,乡村医疗设施与老年就医之间存在不平衡,就医问题日益严重。此外,乡村居民对文化、卫生、体育等基础设施的需求越来越多,从改善人居环境的角度出发,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村民“幼有所学,病有所医,娱有所乐”[4]。
乡村公共空间可理解为户外的、面向乡村免费开放的场所,作为村民群体活动的重要物质载体,承载着乡村交往行为的社会关系[5]。例如场院、晒场、戏台、祠堂、村头等,由于这些场所具有景观、社区活动、休闲等功能,具有人群的聚集性和活动的滞留性,因而是村民最易识别和记忆的部分,也是乡村不同于城市的特色户外空间[6]。它是美丽乡村最具有公共参与性和艺术魅力的场所,具有一定的场所精神,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尽量满足村民的日常生活交往活动的需求,加强公共服务空间建设。
改善乡村人居建筑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建筑形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很多乡村建设在空间布局上采用行列式排列,或者采用城市居住区的布局模式,丢失了独特的乡村建筑特色[7]。美丽乡村的规划要建立在乡村传统建筑空间布局的基础上,对部分乡村建筑进行改造中融入当地传统文化特色,唤起村民在居住建筑中对传统乡村的归属感。
生态文明造就人居环境之美,整洁的村容村貌、美丽的田园风光,有利于创建乡村宜居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是美丽乡村的最直观表现,农村原本有着自然环境的天然优势,但由于政府对农村环境治理的忽视致使农村污染问题日渐严重。此外很多村民没有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生产生活中没有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因此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要通过宣传使人们真正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唤醒人们的生态责任意识,树立保护生态文明的理念,将其贯彻到整个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
姚李村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毛集区夏集镇南端,南邻焦岗湖镇,西邻颍上县,合淮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南北有乡镇所属的夏万路纵穿村中,村落“s”形,东西端村落相距7公里(图1)。
姚李村地貌类型属河间平原地,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总的气候特征是:光照、温度、降水资源丰富,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83.5小时,平均气温为15.1℃,平均降水量为903.5毫米,平均无霜期250天。姚李村下辖10个自然庄,15个村民小组,共578户,总人口2628人。村域总用地6120亩,土地利用构成主要包括村庄建设用地、耕地、林地、园地、裸地及水域等。耕地面积3470亩,现有农业产业形式单一,以稻米种植为主,辅以经果业和养殖业。村庄建设用地106.6公顷,占总用地的10.6%,人均建设用地201.9平方米/人。
图1 姚李村区位图
Fig.1 Yao-Li village location map
姚李中心村现状总人口528人,共123户。现状公共服务设施有村委会、幼儿园、小学、卫生室及村民自营便民超市。其中幼儿园共1班,25个学生。小学为3个年级,共3班,60个学生。 村庄的垃圾、旱厕、柴草等占据邻里空间,部分侵占到村庄道路空间。村内现有的部分健身设施规模较小,无法满足居民休闲娱乐、强身健体的需求。村庄内部主要道路为各自然村之间联系的道路,宽度为3.5-5米,多为水泥路面,道路两侧绿化不足。其他道路在此基础上进行枝状延伸,较为散乱,且断头路较多,多为原土路面。现状水系杂草树木丛生,水道淤塞,急需疏通。废物以及生活垃圾污染现象严重,造成水体污染,缺少污水处理设施。(图2)
图2 姚李村村庄现状
Fig.2 Current situation of Yao-Li Village
村庄现状建筑以居住为主,有少量公共建筑,村庄南部老村位置建筑以一层为主,约占总建筑数的56%,村庄北部新村位置新建建筑多为二层和三层。二层建筑占总建筑数的42%,三层建筑占建筑总数的2%。在建筑质量方面:一类建筑物多为混凝土结构和砖混结构,建筑质量较好,外立面已经经过处理,约占总建筑数的40%;二类建筑物是指有不同程度破损但能正常使用的建筑,这类建筑在经过修复处理后,能与村庄整体保持一致,约占总建筑数的52%;三类建筑物包括部分附属用房和违章建筑,由于乱建影响村容村貌,还有年久失修的老宅旧宅,失去结构的承载能力,居住安全不能保证,约占总建筑数的8%(图3)。
图3 建筑层数与建筑质量分析
Fig.3 Analysis of building floor number and building quality
(1)基础配套设施缺少:村庄公共服务设施无法满足村民的日常生活,缺少公共的娱乐设施。姚李村南部老村建筑分布零散,配套设施无法共建共享,主要基础设施无法入户,同时一些基础设施由于管理不当处于荒废的状态。(2)村庄环境整体较差:村庄由于缺乏设计和统一管理使村庄缺乏统一的风貌,村民住宅前后堆放杂物等现象比较多,日常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时处理影响村庄整体环境,水体污染严重,生态破坏较为严重。(3)村庄建设缺乏特色:老村庄内建筑布局凌乱,户均占地过多,土地资源浪费,危房旧房形象破败,只建不拆现象严重,现状建筑风格杂乱无章,缺乏地域与乡村特色,部分建设项目在建筑体量、风格上对村庄原有机理与环境造成较大破坏,传统乡土风貌面临丧失危险。(4)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传统农业产业单一,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产业发展模式单一,缺少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就业容纳力的企业。
通过村庄规划建设,提高村民收入水平,改善姚李村的村容村貌,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建设村庄公共服务中心,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及休闲场所,同时挖掘村庄特色,提高村庄品位,塑造优美的村庄景观,把姚李村打造成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宜居的具有绿水田园特色的美丽乡村。
按照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中心村配置11+4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根据姚李村村庄空间现状,在村居委会院内的公共用地规划为村民的公共活动场所,新建卫生室和便民服务中心。其中便民服务中心包括公共服务中心、党支部会议室、文化活动室、图书室、乡村金融服务点、农资店、邮政所和公厕等功能。便民服务中心在设计中注重建筑形式的表达与和建筑空间的结合,采用传统建筑元素,将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有机结合,协调统一,使建筑空间富有韵律感。同时在广场内新建乡村大舞台,增设健身活动器材(图4)。结合村庄道路及公共服务中心广场设置停车位,解决机动车停车问题,综合考虑村庄整体环境,设置公厕、垃圾收集点、污水处理设施等。
图4 村庄公共空间改造效果图
Fig.4 Effect of village public space reconstruction
村庄整治尊重农民意愿,坚持政府引导与村民自主改造相结合,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充分利用已有条件,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完善各项设施、优化村庄空间、提升整体环境。
(1)基础设施整治
姚李村供水设施接于夏集镇,雨水设施沿道路规划布局,新建污水处理设施;供电设施接夏集镇电力线,通信设施与区域共享;村部文化活动广场新建停车场,共设停车位八个;村庄内垃圾收集点共4个,分散分布;新建公厕2处,一处位于村中心老塘一处,一处位于南侧道路旁。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倡导“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市)集中处理”为主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逐步实现村庄垃圾分类收集、封闭运输、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9]。具体做法是:配备垃圾桶30个、垃圾车1台,沿村内主要道路配备垃圾箱,保洁人员定期归集到行政村指定垃圾收集点,再由乡政府垃圾运输车转运至中转站,最终由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图5)。
(2)建筑的整治与提升
姚李村近年来对建筑已经进行初步整治,建筑质量大多数较好,有少量的危房。此次对建筑整治需要进行分类、针对性进行整治,对于建筑外观较好、结构安全、能与周边环境及村庄整体风貌协调的建筑,以保护原有建筑风貌为主,积极引导村民自行拆除建筑质量较差或失去使用功能的空置住宅、独立辅房,牲畜棚圈等。建筑整治整体要求进行统一的立面修缮和加固,主要包括墙面贴面砖或木板、局部加披檐、改阳台、涂料粉刷栏杆和线脚、更换或粉刷窗框、门框。
图5 基础设施整治情况
Fig.5 Infrastructure improvement table
民房外立面整治是本次整治的重点,外墙整体本着节约的原则,外墙饰面的做法尽可能根据原来最大面积的饰面做法为选择基础:原来大部分面积属于涂料的,整改外墙即选择涂料做法;属于面砖大部分的就选择面砖做法;外墙饰面必须完整,不能半边做半边不做;各种线型墙饰的颜色选择以窗框或门框颜色相同,主要有深灰色、白色;墙面材质整改之后只有面砖、外墙涂料两种。
对破损的门窗进行拆换,窗户整改本着节约的原则,此类窗户仅限于外墙窗:窗户框的色彩为白色;窗玻璃均为无色透明玻璃,条件许可情况下,建议做双层玻璃窗,利于保温隔热;年代久远质量较好的木质窗户整改后与门颜色保持一直,为深红色,玻璃的颜色以无色为主;年代久远质量较差的窗户拆除重装,重装的窗户材质为塑钢、铝合金,颜色为白色或深灰色。
(3)村庄环境整治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的一贯立场,提出“四个重要”的新论断,作出“自己人”的新表述,明确支持民营经济发展6个方面的政策举措,表达了党中央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为民营企业发展注入强大的信心和动力。当前,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各项决策部署上来,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好条件,引领民营经济走向又一个发展的春天。
姚李村整体环境较差,村民私有物品随意堆砌,缺少绿化。部分现有道路破损严重。在规划整治中对原有干道和巷道进行整治提升。对现有道路进行修缮,道路两边种植行道树,清理村民随意堆砌的物品。在村中心老塘北部和西部各新建一条巷路,其中西部道路为了保证径直通过需要填埋一部分水塘。现状水系出现脏乱差、水系不连续、部分存在干涸状态等问题,水体富营养化和水系污染严重。在整治中畅通水系,结合地形尽量使水系利用重力自流,疏浚淤积河道沟塘,整治污水塘、臭水沟,实施排污口的封堵、垃圾清理,建设生态护岸护坡,水域规划整治面积约1703m2。
村庄的宅前屋后比较杂乱,宅前菜园与入户路无隔离防护,宅前绿化较少。在整治方面应充分利用屋旁宅前的空间,以小尺度绿化景观和菜地景观相结合,宅前入户路与菜园用木栅栏隔离,根据姚李村种植现状,宅前绿化树种以种植桃树为主。在整治中要提高农民的绿化意识,提高每户的绿化质量,实现庭院绿化、美化、经济一体化,通过植树、廊棚、盆景、小菜园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实现各庭院的立体化绿化(图 6)。
图6 村庄空间环境改造效果图
Fig.6 Effect map of village spatial environment reconstruction
村庄以自身的田园风格为依托,由田园景观、水景观、绿地景观组成“田园锦绣,美丽姚李”的自然景观风貌。田园景观:以村庄内大面积的生态农田为依托,在村民住房前后形成农家小菜园,注重乡土植物的运用,形成农家特色小园;水景观:充分挖掘村庄现有水系资源优势,依托沟渠河塘,结合广场周边水景、住宅院落景观等自然人工环境,共同打造建筑、水面交相辉映的特色风貌;绿地景观:利用村庄主要出入口节点、居民点中心节点、广场滨水景观节点设置绿色公共空间,为村民提供运动***所。
村庄整体绿化要利用水边、道路两旁栽种以地方树种为主的乔灌木,充分利用各种空间,形成景观优美的村庄环境,推荐树种选择:落叶乔木树种:杨树、合欢、刺槐、柿子树、枣树、梨树、泡桐、桑树;常绿乔木树种:侧柏、广玉兰、女贞;落叶灌木:桃、山楂、紫叶李、西府海棠;常绿灌木:桂花、南天竹、箬竹、枸骨等,利用树种的变化形成四季有绿、乡土自然的绿化景观。
充分利用现代苗木、万亩莲藕、大棚蔬菜等产业发展的契机,接轨美丽乡村的标准,在姚李村树立皖中地区具有独特内涵的“乡村生活、生产方式”。鼓励土地经营权流转,鼓励农民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土地规模和资源产业化经营,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现代标准化设施良田、无公害蔬菜种植示范园、生态经果林苗木种植,现代畜牧养殖区。结合用材林,风景林,水土保持林的绿化模式,点线面结合,提高绿化覆盖率。以现状苗木为基础,扩大经果林种植规模,发展生态经果林为姚李村主导产业。在姚李村东西部集中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市场化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图 7)。
图7 村庄产业布局规划图
Fig.7 Village industrial layout planning table
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是改善美丽乡村物质空间的最有效途径,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应重视与保护乡村的自然肌理,发掘乡村空间环境功能上的创新性,加强乡村空间布局规划设计,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潜移默化地改变乡村居民的生活方式,真正体现美丽乡村的美。本文以美丽乡村规划问题为出发点,提出现有国内美丽乡村规划应该以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从基础设施、乡村公共空间建设、人居环境建设、生态保护等方面提出了规划改造策略,并以安徽省淮南市姚李村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上述研究对皖中地区村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本文的案例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对于具有不同乡土特色的乡村规划策略将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